网站首页  
县区频道: 老城区西工区瀍河区涧西区吉利区洛龙区偃师市伊川县洛宁县宜阳县汝阳县嵩县栾川县新安县孟津县
政务
中原经济区 政策法规 业务指导 职称教育
档案科研 档案学会 党建 精神文明 廉政
资讯
通知公告 档案新闻 档案电子期刊
中原经济区专题档案
互动
网上调查 馆藏珍品展厅 民国徽章展
利用天地 档案征集 档案技术
档案文件查阅
已公开现行文件查询 开放档案目录
音视频档案 历史记忆 本地沿革
 历史时空
​隋唐洛阳城南门 ——沿用了530年的城门
作者:保管利用科 吴雪飞  更新时间:2018-7-3


隋唐洛阳城南门

——沿用了530年的城门

 

定鼎门在隋朝初建时名为建国门,唐代改名为定鼎门。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营建东都,次年迁都洛阳。之后的唐、后梁、后周等朝代,定鼎门一直是洛阳城外郭城的正门,直到北宋末年才逐渐被废弃。从隋朝至北宋,这座城门沿用了530年,成为我国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城门建筑。

市文史学家赵跟喜介绍,隋唐时的定鼎门构造与现在建在定鼎门遗址上的定鼎门复原建筑——定鼎门遗址博物馆相差无几。

隋唐时,作为郭城正南门,定鼎门的门楼上驻有军队。中门道为官道,平时处于关闭状态,不允许百姓通过。百姓只能从右侧门道入城,从左侧门道出城。

  赵跟喜说,隋唐洛阳城虽然毁于一旦,但定鼎门的建筑格局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定鼎门是什么样子?考古人员挖掘发现,定鼎门由墩台、门道、飞廊、阙楼和马道组成,这种设计独特的门阙形制,目前在国内尚属首见。

  城门墩台两侧为东西飞廊,分别位于墩台与阙楼之间,东西飞廊和东西阙楼又与墩台平行对称。飞廊北边墩台外侧为东西马道,人们经此可登上城楼,而紧挨阙楼两侧的便是城墙。

  设置在城墙下的过水涵道呈南北走向,河流穿郭城南垣与城内外水渠相接。涵道两壁用条石顺向错缝砌成,中间还有条石构成的梭形分水石,使涵道形成一水两道。水道底部铺有长方形条石,石面上的菱形榫眼用来安装栅栏,以防人们顺水道出城、入城。

  城门内便是直通皇城南门端门的定鼎门大街。据记载,定鼎门大街两侧种有樱桃、石榴等植物,道路中间为御道,两侧设有辅道,街道两侧还修有水渠,渠中常年流水,风光秀丽。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大遗址保护工作提上日程,隋唐洛阳城遗址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的36处大遗址之一。定鼎门遗址是我市大遗址保护工程的首批重点项目之一,也是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工程中的第一个项目。

  2006年12月,我市对定鼎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查明了定鼎门的位置、规模和布局。

  2009年2月,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同年10月29日,相关部门在定鼎门遗址上修建的定鼎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这座沉睡了千年的古城门终于重现地面。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由城门、城墙、城楼和阙楼组成,采用仿古建筑与原址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定鼎门遗址博物馆东西长约300米,建筑高度约28米,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两层,总建筑面积达12616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为原址展示区,分别展示考古发掘出的定鼎门遗址门道、柱础石、城墙等;地上两层为博物馆,分别展示定鼎门遗址的历史演变和考古发掘出土的部分文物。

  经考古发掘发现,定鼎门内的定鼎门大街南北总长3000米,宽116米。考古人员在定鼎门外还发现了人、动物和车辙的密集印迹,这些印迹表明当时定鼎门下车水马龙,热闹无比;而骆驼蹄印的发现,也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的繁盛。

  如今的定鼎门遗址博物馆是我市重要景点之一,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站在博物馆前,路面的青砖透出历史的厚重与沧桑,高大的城墙与巍峨的阙楼依稀彰显当年的繁华与鼎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洛阳市档案局
 
豫ICP备1400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