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抗战以来,特别自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五日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的正确决定以来,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吸收了大批的优秀份(分)子入党,建立了全国的群众性的布尔什维克的党的基础。但正因为在短时期内得着了猛烈的发展,所以党的组织很不巩固,在征收新党员的工作中是有严重的错误与缺点存在的。”这是193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巩固党的决定》中的一段话。因此也说明,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中,中国共产党是非常注意自省和加强自身建设的。 当时,为何要大量发展党员,“猛烈的发展”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效?它又存在着哪些严重的错误和缺点,最终又是以什么方法解除了这道“难题”的呢? 时局危艰 中央《决议》大量发展党员 全国抗战爆发时,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主要集中在红军和陕甘宁边区及其他一些小块根据地,在全国范围内,党的力量还是很弱小的,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大多数党组织被破坏殆尽,许多地区只剩下零散的党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的畏惧,蒋介石集团的反共倾向日益显露,并增派部队和游击武装到敌后,名为抗日,实际上是制造摩擦事件,袭击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使我党的骨干力量处境危险,很多优秀共产党员惨遭杀害。 193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在作出的《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中指出:“为了担负起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神圣任务,大量的十百倍的发展党员,成为党目前迫切与严重的任务。”决议还要求各地党组织大胆地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城市中与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以及坚决的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把发展党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抗战中新的积极分子与扩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之上。要特别注意在战区、在前线大量地吸收新党员,建立强大的党组织。在后方无党组织的地区,应有计划地、迅速地去重新建立与发展党的组织。 中央决议下达后,各地党组织都把发展党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比如:全国抗战开始时,山西省只有党员360余名,到1938年底,晋西南的党员已发展到1.1万余名,到1939年春,仅晋西北的党员就达1万余人,9月,晋东南的党员已由根据地初创时的1000余人增加到3万余人;1937年9月,河南省委重新建立时,全省只有党员150余名,到1938年10月已发展到8000余名(不包括豫北);上海的党员1938年2月有300名,到1939年10月已发展到2300名;中共广东省委于1938年4月成立后,到10月时,仅琼崖地区的党员就由抗战初期的600余名猛增到5000名……在中共中央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党的组织和党的队伍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938年底,中共党员人数已从全国抗战开始的4万多人发展到50余万人,党的组织已从狭小的圈子走了出来,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党。 弊端显露 采取措施巩固党的建设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抗日斗争的需要,采取大量发展党员的方针,使党员人数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在发展新党员的过程中,“危机”和弊端逐渐显露。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新党员的数量,进行所谓发展党员的突击运动,集体加入或不经过个别详细审查即吸收为党员,使一些普通分子或党的暂时同路人加入了党。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异己分子、投机分子以及奸细也乘机混入了党内。因此,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极为严重的任务,也成为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决定因素。 193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巩固党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今后一定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巩固党的组织。而巩固党组织的中心一环,是加强党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阶级教育和党的教育。决定强调,只有尽一切努力巩固党的组织,严密党的队伍,把党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才能使党有准备克服目前的困难,反对国内投降分裂的危险,团结全国人民,引导抗战到最后的彻底胜利。为了正确贯彻执行中央的决定,中央组织部于10月7日发出了《关于执行中央巩固党的决定的指示》。 中央关于巩固党的决定下达后,各地党的组织迅速开展了巩固党的工作。各地都十分重视加强对党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陕甘宁边区采取有计划地选调干部到马列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扩大边区党校以轮训区级干部及开办乡级党员训练班等措施,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当时,陈云作为中央组织部部长,非常重视党的建设,他认为这是我们党成熟壮大的关键。从1938年下半年到1941年,他先后在马列学院、中央党校、抗大、中央组织部党训班授课达30余次,成了各院校“争抢”的“客座教授”。陈云每次授课前都要到学校了解学员的思想状况、教材内容和相关党史后再写提纲,他说:“不能拿一个本到处讲,误人子弟。”他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党的支部》等重要论述文章都是那一阶段写出来的。他在文章中系统地阐明党员的标准、支部的基本任务和地方组织如何领导支部等问题,要求党员做到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百折不挠地执行党的决议,努力学习,做群众的模范,这些文章在党员干部中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各根据地的党组织在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大力整顿党的组织,审查党员成分,清洗混入党内的叛变分子、阶级异己分子和投机分子,并建立健全各种制度。通过这些措施,使党员的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很大增强。 论著频出 指导党建工作意义深远 《关于巩固党的决定》中指出:“估计到党的组织的现状与目前环境,党的发展一般的应当停止,而以整理紧缩严密和巩固党的组织工作为今后一定时期的中心任务。只有在某些个别地方与某些个别部门,根据环境与上级指示有必要时才许可进行一些发展工作,但仍须注意发展党的已有经验,进行个别的慎重的经过审查的征收新党员,纠正追求数目字与采用突击方式的错误,只求精不求多。尤其在我后方地区更应注意。”因此,大多数地方党组织在一段时间内停止了发展党员的工作,集中力量进行党组织的整顿和巩固工作。 在巩固党的过程中,各地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也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既巩固党的组织,也继续扩大党的队伍的情况。如山东党组织根据当地党组织发展数量尚少的情况,提出一面巩固,一面扩大的方针,强调在发展新党员的过程中要纠正突击入党方式和干部包办方式,严格履行入党手续;要求党员发展对象主要是工人、农民及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地主、富农、商人及其他党派,除非有显著功绩的个别分子经区委以上党的领导机关批准外,一般禁止吸收入党。 在此期间,为了加强对党员特别是新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党的建设的论著。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提出“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同年7月,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说,阐述了共产党员进行革命锻炼和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要求党员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努力参加革命实践,研究社会发展规律,遵循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从9月起,张闻天连续发表《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略谈党与非党员群众的关系》等6篇文章,对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建设中的基本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这些论著所阐述的思想观点,对加强我党的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事实证明,通过努力,全党同志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真正做到了力挽狂澜,扭转时局,“团结全中国人民引导抗战到最后的彻底的胜利”。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 |